Piano Recital 陳紹濝 鋼琴獨奏會
演出曲目 Program
R.Schumann
Fantasie in C Major, Op.17 ,1st movement
C.Debussy
Preludes Livre II “IX.Hommage a S.Pickwick Esq.P.P.M.P.C.”
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
L.V.Beethoven
Piano Sonata No.13 in E-flat Major 'Quasi una fantasia',Op.27 No.1
F.Liszt
12 Transcendental Etudes No. 8 Wilde Jagd
感謝各位的聆聽,祝您有個美好的一晚

新竹縣湖口人,畢業於信勢國小、湖口國中管樂班、淡江高中音樂班,目前就讀 輔仁大學音樂系三年級,主修鋼琴。啟蒙我的⺟親、張晏榮老師、梁綺恩老師、 吳晨宇老師、陳永禎老師,現師事陳怡安老師。求學期間積極參與校內外比賽, 2023參加日本PIARA國際鋼琴比賽總決賽。

2019 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高中鋼琴A組優等
2021 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高中鋼琴A組優等第二名
2021
日本濱松PIARA國際鋼琴大賽 senior B組優秀獎
2021 日本濱松PIARA國際鋼琴大賽 Duo D聯彈組第一名(代表赴日本總決賽)
2022
2023
2023
2023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鋼琴A組 甲等 Piano
日本濱松PIARA國際鋼琴大賽 senior C組第四名(代表赴日本總決賽)
日本濱松PIARA國際鋼琴大賽日本總決賽 senior C 組 代表權獎
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大專鋼琴A組 優等第二(代表參加全國賽)
Chen Shao Chi
Program Note
R.Schumann (1810-1856)
Fantasie in C Major, Op.17 ,1st movement
創作於1836年到1838年間,這一時期恰逢舒曼在生活中經歷重大轉折。此時他正 處於與克拉拉・維克結婚之前的艱難時期。兩人之間的愛情因為克拉拉的父親對婚姻的 強烈反對而遭遇重重困難。舒曼的情感在這段時期變得極為激烈,而《幻想曲》也可以 被視為他對愛情、對婚姻渴望的音樂表達。
《幻想曲》第一樂章呈現出一種對比鮮明且情感豐富的結構。以宏大且充滿情感的 旋律開場,並穿插著大量的情感起伏。樂章的開頭強烈而富有表現力,配以戲劇性的 和聲與鋼琴技巧,音樂的節奏、強弱變化和調性進行都充滿了張力。
這一樂章的音樂語言極具抒情性,並且運用了大量的變奏技法,通過反覆變化的 主題來表達情感的層次。其旋律常常帶有一種渴望和向往的情感,並在多次調性變換 中展現出不安、掙扎與釋放等情感變化。
C.Debussy (1862-1918)
Préludes Livre II “IX.Hommage á S.Pickwick
1913年創作,這首曲子是德布⻄《前奏曲》第二集12首中的一首,每一首都有其獨 特的風格。這首前奏曲標題指的是英國作家查爾斯•狄更斯《皮克威克外傳》中的主角 S. Pickwick Esq. 致敬,是一位具有喜劇色彩、幽默而善良的紳士。
而P.P.M.P.C. 是代表“Proud Perfect member of the Pickwick Club”「皮克威克俱 樂部的驕傲完美會員」。這首作品的特點是表現方式的古怪變化,並且常帶有憂鬱或感 傷的基調。 値得注意的是他的導奏使用了“God save the king”「上帝保佑國王」。
這首曲子充分展現了德布⻄典型的音樂語言,富有色彩和詩意。它以其幽默、輕 快的節奏和輕盈的和聲著稱,反映了Pickwick 先生的無憂無慮、天眞和風趣的性格。 利用鋼琴的豐富音色來描繪這個角色,創作出一個既有幽默感又有戲劇性的音樂畫 面。使得這首作品既充滿了風趣感,又帶有一種輕鬆的社交氛圍。這首曲子不僅是對 Pickwick 先生的致敬,也是德布⻄在音樂上遊玩文字與幽默的一種表現。
Piano Sonata No.13 in E-flat Major 'Quasi una fantasia',Op.27 No.1
I.Andante - Allegro - Andante
II.Allegro molto e vivace
III.Adagio con espressione
IV.Allegro vivace
創作於1800年至1801年間的一部重要作品,在結構、情感表達和音樂語言上,已 經顯示出浪漫時期的影響。這個作品的結構並不遵循傳統的奏鳴曲式,而是如他標題 “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”「如同幻想曲的奏鳴曲」形式使得它顯得十分特別。全 曲為四個樂章,且樂章中不間斷,每樂章間有著快速的變化,呈現出較強的戲劇性。
|第一樂章 Andante ‒ Allegro ‒ Andante (行板 快板 回原速)
這個樂章呈現極具特色的結構變化。開頭的Andante部分是緩慢而富有抒情性 的,主要以短-短-⻑的節奏和簡單的旋律組成,隨後進入Allegro部分,強烈的對比呈 現了兩者間的戲劇性變化。從柔和到激烈再回到柔和的結構,強調音樂中的自由流動 與感情波動。
|第二樂章 Allegro molto e vivace(充分且活潑的快板)
第二樂章是典型的活力十足的快樂部分,以詼諧曲(scherzo) 中段 (trio) 詼諧曲(scherzo)的三段體形式組成,以八分音符組成、c小調的主題以不斷上升
下降的分解和弦組成,感覺略為沉重,展現出強烈的動感和緊湊的節奏。貝多芬這裡 使用了大量的跳躍旋律、急促的音符和具有驚喜感的和聲變化,而樂章最後在C大調的 和弦結束。
|第三樂章 Adagio con espressione(富於表情的慢板) 第三樂章更加內省、深沉的情感表達。旋律緩慢且富有表現力,音樂的節奏舒 緩。每個和弦的變化都充滿情感深度,有著濃厚的悲劇性色彩。音樂中鋼琴的低音區 也時常進行柔和的支撐,為高音的旋律提供了情感上的依託。對比前兩個較為激烈樂 章的反思,讓人感受到他的音樂在表達上的細膩和張力。
|第四樂章 Allegro vivace(活潑的快板)
第四樂章是整部奏鳴曲的高潮,快速且充滿活力。節奏極快,張力十足,使得整 個樂章充滿了戲劇性和爆發力。另外在最後尾奏的急板之前,貝多芬還安插了第三樂 章的慢板主題,音樂中的和聲變化豐富了情感的強度,表現出貝多芬對樂曲結尾的巨 大能量與前幾個樂章產生明顯的對比,為整部奏鳴曲的結構劃下了圓滿的句號。